新農人帶火家鄉(xiāng)土特產——記淮陰區(qū)新渡口街道新渡村“兩委”委員、治調主任張明軒
辣椒、蒲菜、茄子、絲瓜、豇豆……在張明軒拍攝的抖音短視頻里,集合了淮安眾多的特色農產品。他活躍在田埂邊、大棚里、合作社中,通過一系列風格幽默、接地氣的短視頻,讓更多的淮安特色農產品從田間地頭走向全國各地。
2020年,從武警部隊退伍的張明軒通過村干部資格認證考試,任淮陰區(qū)新渡口街道新渡村“兩委”委員、治調主任。作為一名民政干部,他經常聽到來自村民的詢問:“聽說隔壁村低保戶補錢了,為啥我們沒有?”“生三胎真有100萬元獎勵?”對此,他總是耐心解釋:“政策文件都在微信群里,還有不了解的,我當面為你們解釋,大家一定要不信謠、不傳謠!闭嬲\的態(tài)度,讓他收獲了村民的信任。
今年年初,張明軒在走訪調研中發(fā)現,長江路街道國林村的辣椒滯銷,種植大戶滿面愁容,他的使命感瞬間被點燃:“這么好的東西,不能爛在地里!”說干就干。他開始拍攝椒農采摘、加工辣椒的短視頻。為了適應平臺特點,本來靦腆的他開始在鏡頭中大膽秀出幽默風趣的一面,讓人眼前一亮,視頻獲得42.4萬次點贊、千萬次播放。4月,他開啟首場助農直播。第一次面對鏡頭,他一度緊張得大腦一片空白,但仍賣出50多單辣椒。如今,他的直播間場均銷量穩(wěn)定在七八百單,帶動了當地農產品銷售。
“農產品直播不是作秀,而是讓農民的辛勤汗水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入!睆埫鬈幧钪O其中的艱辛。拍攝順河百葉時,他深夜12點蹲守在豆腐坊,記錄豆?jié){熬制全過程;雨天拍攝蒲菜,他跳進齊腰深的水田里,上岸后只能用冷水沖去泥漿。這些都化作視頻里最動人的細節(jié)——當鏡頭對準農戶粗糙的手掌與鮮嫩的蒲菜,當無人機掠過金黃的辣椒田,網友們看到的不僅是特色農產品,更是屬于鄉(xiāng)村獨有的景致。
張明軒計劃用三年時間走訪我市更多的村莊,用鏡頭展示“養(yǎng)在深閨人未識”的優(yōu)質農產品,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增收。
■融媒體記者 金海洋,通 訊 員 靳 凱 王炳前